服務熱線
180-5003-0233
薄膜分切機的自動糾偏系統(tǒng)(又稱EPC系統(tǒng),Edge Position Control)通過實時檢測和調整薄膜邊緣位置,確保分切過程中材料始終處于正確位置,避免跑偏或切割誤差。其工作原理可分為以下幾個關鍵部分:
1. 邊緣檢測傳感器
? 傳感器類型:常用光電傳感器(紅外或激光)、超聲波傳感器或CCD視覺系統(tǒng)。
? 光電傳感器:通過發(fā)射光束檢測薄膜邊緣的反射光強度變化,確定邊緣位置。
? CCD視覺系統(tǒng):高精度攝像捕捉邊緣圖像,適合復雜材料或高精度需求。
? 安裝位置:通常位于分切機入口或刀架附近,實時監(jiān)測薄膜橫向位置。
2. 信號處理與控制單元
? 傳感器將邊緣位置信號轉換為電信號,傳輸至PLC或專用控制器。
? 控制器對比檢測信號與預設位置,計算偏移量和方向(左/右)。
? 根據(jù)算法(如PID控制)生成糾偏指令,驅動執(zhí)行機構動作。
3. 糾偏執(zhí)行機構
? 糾偏方式:
? 氣液平移:通過氣缸或液壓缸推動糾偏輥橫向移動,調整薄膜路徑。
? 電動絲杠:伺服電機驅動滾珠絲杠,實現(xiàn)高精度位移。
? 擺臂式糾偏:旋轉糾偏輥角度,改變薄膜走向。
? 響應速度:通常需在毫秒級內完成調整,適應高速分切(如1000m/min以上)。
4. 閉環(huán)反饋系統(tǒng)
? 系統(tǒng)持續(xù)監(jiān)測糾偏效果,形成閉環(huán)控制:
? 若薄膜仍未對齊,控制器進一步調整,直至誤差歸零。
? 動態(tài)適應材料張力變化、厚度不均或機械振動等干擾。
5. 人機交互(HMI)
? 操作屏可設置糾偏參數(shù)(如靈敏度、目標位置)、顯示實時偏移量及報警信息。
關鍵優(yōu)勢
? 高精度:糾偏精度可達±0.1mm甚至更高。
? 自適應:兼容不同材料(如PE、BOPP、鋁箔)和寬度。
? 減少浪費:避免因跑偏導致的邊緣廢料或次品。
典型應用場景
? 分切機、涂布機、印刷機等連續(xù)卷材加工設備。
? 對邊緣整齊度要求高的領域(如鋰電池隔膜、包裝薄膜)。
通過以上協(xié)同工作,自動糾偏系統(tǒng)顯著提升了薄膜分切的穩(wěn)定性和生產(chǎn)效率。